IMAX电影的奥秘
在科技馆观看IMAX立体巨幕电影或IMAX球幕电影的人,都会被其巨大的画面、清晰的影像和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所征服。例如,曾经在上海科技馆上映的IMAX 3D立体电影《月球漫步》和《国际空间站》,是IMAX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合作,将IMAX立体摄影机带上太空,实地拍摄的立体巨幕电影。影片中展示了完全不同于地球表面的生活状态,使观众犹如置身太空,与伟大的“阿波罗”号航天员并肩漫步月球。在电影面临着与电视、网络等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,IMAX电影显示了它无以伦比的独特魅力。
前所未有的体验
早在20世纪60年代,当多幕组合电影(如环幕电影)在国际上还备受青睐时,在加拿大就有两位电影制片人——一位企业管理家和一位机械工程师,在一起设想发明一种临场感能超越多幕组合的新型单幕电影了。他们打破传统,设计制造了独特的摄影机、放映机,并拍摄了一部试验性巨幕短片,在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放映时一举成名。他们将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巨幕电影命名为IMAX电影。
1970年IMAX公司正式拍摄了第一部IMAX影片《虎孩》,在大阪世界博览会富士馆内上映。之后经过研究和改进,于1973年在美国圣地亚哥佛里特太空馆推出了第一个IMAX球幕电影;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推出了IMAX 3D立体电影;1990年在大阪又推出了IMAX 3D球幕立体电影。
目前,全球有IMAX影院300多座,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在我国,除了台湾和香港地区外,大陆第一家IMAX影院于2001年在上海科技馆建成,包括IMAX 3D(兼容2D)和IMAX球幕影院各一座。此后的几年,又陆续有好几家IMAX影院在国内各地建成开放。预计到2011年底,中国将有30多家IMAX影院,由此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IMAX市场,并将继续成为IMAX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。
在已有的200余部IMAX影片中,有像《深海奇观3D》这样的影片,能将观众带到地球上遥远的角落;有把观众送到太空的《国际空间站3D》;还有让观众坐在赛车手驾驶座上,体验极速快感的《超级赛车3D:IMAX体验》。这些电影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。
IMAX电影的独家技术
用超大震撼画面给观众带来非凡体验,是IMAX电影的精髓所在,而非凡效果的营造,靠的是IMAX公司独有的六大秘技。
秘技一:超大胶片
IMAX电影的影片是70毫米15片孔,横向走片。画面尺寸为69.60毫米×48.51毫米,画面面积为3376.30平方毫米,是常规70毫米5片孔影片画面的3倍、35毫米影片画幅的10倍。
有了超大的胶片,才有超大的银幕。常规(70毫米/15孔)的IMAX银幕尺寸达到30×22米,有将近8层楼那么高,而常规70毫米5片孔的银幕只有20×9米,常规35毫米4片孔的银幕一般是6.3×4.6米。因此,IMAX银幕面积是70毫米5片孔银幕的3.7倍、35毫米4片孔银幕的22.8倍。由于人眼的水平和垂直可视视角均为120度,所以IMAX银幕包容了人眼的整个视角范围,观众不移动眼球或头部便感觉不到银幕边缘的存在。
秘技二:滚动片环式间歇输片机构
由于IMAX电影胶片画幅太大,不用普通间歇机构拉动,而采用特别的滚动片环式间歇输片方式,IMAX放映机的放映频率也是每秒24格。间歇输片,就是说每格画幅要在放映片门处停留一下,把影像放映出去,然后再迅速换成下一画格。独特的滚动片环式间歇输片机构的原理来源于昆虫蠕动行走原理:平直的面板上放置一段影片,两段固定,影片比面板多出一个画格的长度,形成一个波状片环,只要在片环一侧横向给一个很小的力,便能使片环从左向右移动,当片环移过片门处后便完成了一次换格过程。移动片环的力不是作用在片孔上,而是在胶片的横面上,这样不仅换格速度快,而且不伤及片孔。
现在35毫米和70毫米常规放映机中最通用的间歇输片机构为马尔蒂十字机构,观众虽然看到画面是连续移动的,但有时还会感到银幕上有光线闪烁等。
秘技三:真空吸附片门装置
如果采用常规的压片片门方式,是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画格平服地贴在片门平面处的,极小的误差也会使银幕上出现虚实不均的现象。IMAX放映机的片门处安装了一个脉动真空吸附装置,当画格停留在片门时,通过真空吸附作用,使画格影像稳妥平服地贴在片门面处。
秘技四:IMAX QTRU免倒片超大片盘
IMAX放映机使用“波状环形”(Rolling Roop)进片技术。它是用一种特殊机械装置,从片盘中心抽出电影胶片,接入一个由激光感应控制片速的机械装置,使胶片以每秒24画格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运行,然后卷绕在另外一个空片盘中。在放映过程中,每一画格都由真空装置牢牢吸附在镜头的后部,因此画面的稳定性大大超过任何常规标准,电影图像清晰无比。
秘技五:高亮度的放映光源
放映光源也是决定电影放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,银幕上的影像只有在足够的亮度下,才能还原自然的色彩,满足清晰度的要求。IMAX公司专门设计了15千瓦水冷式氙灯光源系统,它比常规风冷放映机灯源高出8~10千瓦。据说它所发出的光在月球上都能用肉眼看到。在标准IMAX影院内,银幕中心亮度达89~110坎德拉/平方米,即26~32尺朗伯。
秘技六:六声道数字立体声系统
为了匹配IMAX电影的巨大画面,使观众在听觉上也能获得多方位、动态声源的临场感效果,IMAX声音系统的声源采用分离式、无压缩的6声道数字立体声,通过特制的CD-ROM或DVD-ROM下载到影院声音服务器的硬盘上。影院中除了银幕中心,左、右侧,左后、右后侧有声道分布外,另加一组超低频声道扬声器。扬声器均采用IMAX专利技术——PPS对称点声源技术,其功率可达15千瓦,频响范围在20~20000赫兹之间。此外,影厅的混响时间也是衡量室内声学环境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,指的是在声源停止发声到声压衰减至原始值的千分之一所用的时间。IMAX影厅的混响时间,500赫兹时为0.5~0.7秒,混响时间偏差范围为25%。
正因为拥有诸多项独特的技术,IMAX公司才成了世界一流的寓教于乐的高科技公司,为大众带来世界上最美好的电影体验。2010年初,为了放映科幻电影《阿凡达》,国内突然增加了多个IMAX影厅,有些是用老的影厅改造而成的。借着《阿凡达》这部世纪佳作,国内众多影迷领略了IMAX电影的无穷魅力。
IMAX电影的种类
IMAX 2D电影
在IMAX 2D影院内用一台IMAX放映机,放映IMAX二维影片,这类影院约占总数的18%。根据影院建筑规模的大小,又分常规影院(GT)和小型影院(SR)两种。常规影院一般在400座左右,而SR影院在300座以下,银幕尺寸小于21×17米,使用7千瓦风冷氙灯的SR型放映机。SR影院能耗、价格都大大降低。
IMAX 3D电影
IMAX 3D电影原理与普通立体电影的拍摄、放映、成像原理基本相同,所不同的就是它用同步运行的两条65毫米底片来记录左、右两幅图像。在放映IMAX 3D影片时,分别代表左右眼的两卷胶片同步通过排列精确的两个镜头,使得左眼和右眼的图像叠加在巨幕上,产生逼真的立体效果。观众通过偏光立体眼镜,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。
IMAX球幕电影
顾名思义,球幕电影的银幕是球型的(实际为半球型)。按球幕电影成像原理,放映的影片应该是用鱼眼镜头拍摄的专门影片,然而考虑到制片成本和发行量因素,IMAX球幕影院放映的影片一般都是IMAX 2D和3D影片。放映时由升降机将放映机从影院底部的放映间上升到影院中央窗口,采用180度的鱼眼镜头,使画面覆盖倾斜式的巨大球幕。人在其中,完全被清晰的画面和环绕音响所笼罩,如同身临其境。
IMAX-DMR电影系统
该系统是将35毫米底片拍摄的影片,通过计算机进行技术处理,放大成70毫米的影片,画面质量达到能够在IMAX影院放映的水平。这样可以解决IMAX影片制作成本高和片源短缺的问题。
如果直接将35毫米影片转换成70毫米15片孔影片,必然会造成影像颗粒变粗,颗粒间距变大,图像质量变差的结果。DMR技术首先是把35毫米胶片通过4K扫描仪逐格转换成数字图像,储存在工作站内;以一个镜头为一组,分析每个镜头的质量情况,通过由180台并行运算的的P4计算机,用专用的软件,对每一原始画格进行对比、放大、细化、插值计算成8K线数的新图象;再以每个镜头为单位进行参数调整、修补污点等再处理;最后通过8K线数的电子束纪录仪转换在65毫米底片上,经过印片机印成70毫米IMAX影片。
IMAX公司在2002年先后利用DMR技术,将故事片《阿波罗13》和《星球大战-2》转换制作成IMAX版影片,在2003年又将《黑客帝国2》和《黑客帝国3》制成IMAX版影片,在IMAX影院与35毫米院线同步上映,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。
影片《极地特快:IMAX立体体验》的发行,标志着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转制成IMAX 3D Experience(R)格式的好莱坞故事片。这部影片首先经过IMAX 3D DMR(TM)的革命性技术处理,被转制成立体格式,然后再经过专有的IMAX DMR(数字原底翻版)技术的处理,被转制成一部IMAX格式电影。IMAX(R)立体版影片中的图像呼之欲出,让观众感觉自己就在电影之中。《极地特快:IMAX立体体验》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追捧,并无数次地打破了IMAX影片的票房记录,成为已发行的IMAX DMR影片中票房收入增长最快、票房总额最高的影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