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中国人的感恩节

时间:2018-04-04来源:作者:点击: 795 【字体大小:

 

清明节,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有谁知道,它其实是由寒食节经过千年发展演变而来。

寻根溯源

 

 

“清明一词最早见于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明庶风至四十五日,清明风至。”明庶风就是指春分时的东风,意思是清明风在明庶风四十五天后来到。这里的“清明”还是作为节气。

 

 

节日意义上的清明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。关于寒食节的来源说法不一,有周代禁火说、古代改火说、介子推说等。

 

介子推的故事

 

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宠姬麵姬生下儿子夷齐。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,砸姬对太子申生加以迫害。申生被逼自尽, 公子重耳也被迫出逃。

 

因为重耳德才兼备,很多贤士都追随他,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。

 

在逃亡途中,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进献给久未吃到肉的重耳。重耳很感动,表示登上王位后要重赏他。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, 但他却忘了介子推。此时, 介子推和母亲隐居在故乡绵山。有一天, 晋文公在别人提醒下记起了介子推, 并请他出山。但心寒至极的介子推不答应出山受封。

 

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,晋文公下令“焚山”,不料想,介子推和母亲竟被焚而死。文公后悔不已。为了悼念介子推,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,并在此往后三日禁止生火做饭,只能吃寒食。于是,禁火和吃寒食成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。

 

此外, 插柳也是寒食节的习俗之一。寒食节期间,人们折下初春刚吐新芽的柳枝插在门上檐下应景过节, 谓之“ 寒食插柳”。

 

到了唐中期以后,清明寒食才合二为一,且以清明为重。扫墓、寒食、请新火成了唐朝清明节的主题。

由于清明扫墓、寒食的凄凉,人们往往在扫墓寒食后组织一些更具娱乐性的活动,如踏青、放风筝、荡秋千等。

 

 

清明习俗

 

 

 

我国疆域辽阔、民族众多,地方特色浓厚,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清明节习俗。如山西省清明节的习俗是“上坟”,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。

 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深圳市白雪投影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85084号-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